夜幕降临。五皇子府。“青姨,你怀疑纪天赐的父母,并非是他幻想出来的。”“有可能,是鬼物之流?”贵妃榻上的安未央,听到青姨的汇报,直起了身子,丰满处将长裙撑得紧绷。安未央漆黑的明眸中,连连有异色闪动,含着浓浓的诧异和惊讶。青姨站在一旁,神情凝重,脸上露出回忆的神态。“我在纪天赐家里,发现了安魂木。”“安魂木,有滋养魂魄的奇效。”“除了对我们宗师极为有用之外,当属阴魂鬼物之流,最为渴求。”青姨非常冷静地说出她的分析推理。在此之前,她以为是纪天赐病得不轻。但见到安魂木后,青姨心中的想法,有些动摇了。安未央神情肃穆地站了起来,走到窗边,任由清冷的月光,洒落在她的身上。她的秀眉,紧皱成一个川字,有种特殊的魔力,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惜。“如果真是阴魂鬼物之流……”“那么,这两个鬼物伪装成纪天赐父母的目的是什么?”“为什么不直接吸干纪天赐的阳气?”安未央反问说道。这个问题,瞬间将青姨问倒了。回来的路上,她也想过。思索许久,却毫无头绪。阴魂鬼物缠上人,九十九是为了吸食阳气。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女鬼,玩的花,不仅馋男人的身子,还馋男人的心。但伪装成人的父母,还一起住了十年。这种诡异的情形,她从未见过。“或许,是那两只老鬼,所图甚大!”“或者,是觉得纪天赐很有武道潜力,养肥了再宰。”安未央听此,沉默了片刻,喃喃低语。“不管怎么说,我们首先要弄清楚!”“纪天赐的父母,到底是不是阴魂鬼物。”“假设他父母真是阴魂鬼物,这两鬼物,连青姨你都无法亲眼看到,实力非同小可!”青姨认同地点点头。“若真是阴魂鬼物,实力绝对是宗师级别的,而且还有特殊手段才能瞒过我的眼睛。”“或许,大宗师能够看穿!”青姨模棱两可地说了一句。安未央摇摇头:“帝都高手如云,守卫森严,陌生的大宗师,很难进来。”“吾族大宗师,也不可能为了这点事情,冒着天大风险进京。”青姨自然深知这一点。纪天赐那诡异的父母,着实让她心中不安。青姨深吸一口气,鼓足了勇气,劝说安未央。“圣女,要不放弃这次计划吧。”“纪天赐身上大有古怪!”“我怕,我们控住不住他。”青姨心中,已经有了退意。冒充五皇子,本就是风险极大的计划。计划之中,又有纪天赐父母这个巨大的隐患。风险之大,已经让青姨心惊胆战了。“不行!”“计划,继续推进!”“就算二十年后,我们能扶持一位皇子登上帝位,哪里比得上扶持纪天赐这个傀儡。”“纪天赐,终究是假货,只要掌握了这个把柄,不怕他逃出我的手掌心。”安未央态度非常坚决。为了族中大计,她付出得太多了。不到万不得已,她绝不会放弃。“至于纪天赐的父母,若真是鬼物,也不能置之不理。”安未央来回踱步,沉吟一番后,下定了决心。“通知族里,将奇物八门金光镜送来!”八门金光镜,是一件煞级奇物,专门克制阴魂鬼物之流。凡是阴魂鬼物,都逃不过八门金光镜的发现。一旦被照住,阴魂鬼物就会被钉在虚空之中,无法逃脱。“等八门金光镜到手后,立刻去青松别院。”“纪天赐的父母,不是阴魂鬼物最好。”“如果是,那就斩草除根!”安未央的眼中,露出一抹狠色。……青石斋。帝都非常出名的字画店铺。青石斋中出售的字画,无一例外,都出自大家之手。因此,青石斋备受帝都乃至整个吴国的文人说推崇。今日,青石斋顶层。青石斋的掌柜,正在招待一位贵客,脸上露出恭敬的神情。“东先生,这就是风雪夜归图。”青石斋掌柜,将一副画卷,交给东先生。东先生虽然没有功名,但青石斋掌柜如何不知道,眼前的东先生,可是太子的心腹近臣。巴结上了东先生,就是抱上了太子的大腿。东先生打开画卷,露出画上的内容。夜色降临,一位丈夫,冒着风雪回到家中,他的妻子正在做饭,两个稚童合力煮豆子,一副阖家团圆,其乐融融的场景。看完画卷上的内容,东先生满意地点点头。“此画,很好!”“明日你可去东宫领走买画钱。”“不用!不用!”掌柜连连摆手,“太子为陛下寻找中秋宴的礼物,我深感太子孝心可嘉,这幅画算我送给太子的。”青石斋的掌柜,非常的精明。这可是傍上太子大腿的好机会,他怎么会收钱呢?见青石斋掌柜要巴结太子,东先生也不再劝说。离开青石斋后,东先生的书童,忍不住问道。“先生,这副风雪夜归图,不过是出自二流画师之手。”“把这幅画作为中秋宴的礼物,会不会太丢人了?”东先生听了书童的话,轻笑一声,不以为然。“陛下富有四海,论财力,难道太子比得过陛下吗?”“这当然比不过!”“所以,送礼不在于贵重,而在于投其所好!”“陛下以孝治天下,这副风雪夜归图暗合阖家团圆,父慈子孝之一,不正和陛下心意吗?”“多谢先生指点!”书童恍然大悟,对着东先生拱了拱手。“人这东西,越缺少什么,越重视什么!”东先生若有所思,叹了口气。书童神情狐疑,不太明白东先生的话。东先生笑了笑。“你还小,不懂!”“但凡你经历过二十年前的事情,都会懂!”书童讪讪一笑。“二十年前,我爹都还不到十岁。”东先生目光眺望远方的山色,心里喃喃低语。二十年前,东来阁之变。一夜之间,前太子身死,先帝病重,不得不退位给孝元帝。这段历史,被孝元帝下了封口令,不得留下任何文字记载。这封口令,却堵不住众人之心。但凡经历过东来阁之变的人,谁会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惨案?因为登基手段不光彩,登基之后,孝元帝以孝治天下。处处讲究孝道。甚至连年号中,都有一个孝字。但在东先生看来,“孝”这个字,就是对孝元帝最大的讽刺。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s://wap.ibiquges.com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