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楚国大宗伯,携宣笔百支,佳墨百副,宣纸百刀,石砚百方,赤金百斤……祝贺封先生晋封三鼎君子,荣登天下君子榜。”大书院大门外,突然有唱礼官高唱起来,令大门后的学子皆是一愣,接着不是满脸的羡慕。“越国大宗伯,携宣笔百支,佳墨百副,宣纸百刀,石砚百方,赤金百斤……祝贺封先生晋封三鼎君子……”“齐国大宗伯,携宣笔百支……”“鲁国大宗伯……”之前恭贺葬山书院大开山门的诸侯国,在此时皆送上贺礼,以祝贺封青岩晋封三鼎君子。而且,还有不少达官贵人或文人墨客,亦送上贺礼众学子听到目瞪口呆,满脸震惊和羡慕看着封青岩,想不到连各诸侯国的大宗伯亦来祝贺。封青岩亦有些意外。而在此时,有无数仆人双手捧着贺礼,一字排开排在封青岩前面,足足有上百人之多。各种贺礼,琳琅满目,让人应接不暇。“还请君子收下。”有一文人道。“还请君子收下。”上百个仆人齐声道,声音传出数里之外。封青岩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收好,他倒不是特别看重钱财,毕竟他有十几刀雪花宣,根本就不缺钱……这时,一道身影从书院里走出来,正是葬山书院院主安修。“学生拜见院主。”众学子见到皆恭敬行礼,看向安院主的目光亦有些狂热。安修对诸学子点点头,亦与其他行礼的教谕点头示意,就带着微笑看着封青岩,说:“三鼎天下满,不错。”“先生过誉了。”封青岩恭敬一礼说。“没过誉,这是三鼎君子应得的荣誉。”安修笑着摇摇头,就指着前面上百的仆人,道:“虽然你晋封为三鼎君子,但亦是葬山书院的学子,文房四宝还是不可或缺,可收下文房四宝,至于其它你可酌情。”“学生明白。”封青岩点点头,就只收下文房四宝。毕竟礼不是那么好收的,以免欠了别人的情还不知。这一幕让不少学子佩服不已,即使是他们在如此丰厚的贺礼前,恐怕难以做到只收廉价的文房四宝。“在重宝面前,却能保持不动心,不愧是君子。”有学子惊叹说,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乃吾之楷模。”“维德先生,收徒之事且放到大考后,不必急于一时。”这时,安修对大教谕百里堃说,他对封青岩颇为喜爱,打算在大考结束就收为弟子。“明白。”百里堃行礼点头。亦打算大考一结束,就赶紧把三鼎君子收入门下。而封青岩则被恭贺之声淹没,身边围着无数的人,让众学子羡慕不已。……咚——德门礼钟钟声,在天下八十一书院响起。不少教谕或教习都诧异不已,想不到又有学子走过德门,实在让人有些意外。“哪座书院的学子?”有不少教谕在打听,笑说:“这次,应该是三上书院或十大书院,葬山书院只是个意外……”“三上书院的可能性更大。”有教习跟着附和,认为葬山书院只是走运而已。在他们还没有打听到是哪座书院时,德门礼钟再次响起,且是连响两声,让所有的教谕教习都愣了愣,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。“一鼎君子可不见,但二鼎君子不可不见!”有正忙着考核的教习,听到连响的钟声就夺门而出,留下一脸错愕的学子。“二响?”有年老的教谕问。有年轻教习点点头,说:“的确是二响。”“同一人?”年老教谕又问。“还不知道。”有教谕摇摇头,说:“但同一人的可能性不大,一次走过两座德门不容易,很可能是早已经上榜的一鼎君子。”不少人点头认可。但是在此时,德门礼钟三连响,让众多教谕和教习都怔住了。一阵后。“可打听到是哪座书院,哪个学子?”“这次走过德门的,还是葬山书院的学子。”有教谕沉吟一下说,让众多教谕教习愕然不已,“对了,这学子名叫封青岩,似未开文宫,倒是让人意外啊。”“呃……”“这么说,葬山书院有两名一鼎君子?”不少教谕和教习都有些震惊,难以接受两位一鼎君子皆是葬山书院的学子。这种情况,一般只在三上书院和十大书院才会出现,其他书院难以一见。对于其他书院来说,有一名学子走过一座德门,已经是天大的运气,哪敢奢求两位?所以就连教谕教习都有些眼热。“那二鼎君子和三鼎君子呢?”那老教谕又问,这应该不再是葬山书院的学子。“这位晋封为二鼎君子和三鼎君子,正是葬山书院的一鼎君子青岩。”那教谕笑了笑说,“吾听闻,君子青岩出尘脱俗,颇有几分龙章凤姿,如此人物吾倒是很想一见。”……万里之遥的王城。那坐落于梅花山上的太卜兰台,礼钟的钟声再次响,响彻整座王城。“儒家弟子封青岩,新晋一鼎君子。”君子碑前,唱礼官微微愣了一下,就立即高声大唱起来,声音传出数里之远,“即录入天下君子榜,以昭示天下。”“儒家弟子封青岩,新晋一鼎君子!”“儒家弟子封青岩,新晋一鼎君子!”在太卜兰台前,无数守在此地的仆人,急匆匆把封青岩新晋为一鼎君子的消息传回去。片刻后,礼钟又连响两声,让众人皆有些怔住。在他们疑惑之际,就见君子碑再次迸发出白光,一个名字飞速上窜,越过七成的名字才停下。“有一鼎君子晋封二鼎君子了?”众人猛然反应过来,皆好奇是哪位一鼎君子晋封了。“快上山看看。”而梅花山下的年轻学子焦急说,就往山上冲去。“不用往跑上山,山上有唱礼官唱名,声音可传遍王城。”年纪较大的学子说,但亦跟着往山上跑去,说:“慢慢上山就行了,名字自己又不会跑……”“儒家弟子封青岩,晋封二鼎君子,即录入天下君子榜,以昭示天下。”那学子的话刚落下,就听到唱礼官的声音就从山上传来。“儒家弟子封青岩,晋封二鼎君子!”“儒家弟子封青岩,晋封二鼎君子!”亦有些诧异的唱礼官,一连唱了六遍方停下来,但声音一直在王城上空回荡,落入每个人的耳里。王城大街上,不少人驻足看向梅花山。或于酒楼畅饮,或于家中读书,或于郊外踏春的书生,再次听到封青岩的名字后,都停下来看向梅花山的方向,亦在心里记住这个名字。太卜兰台前的仆人,却有些傻眼了。刚刚才把封青岩新晋一鼎君子的消息传回去,现在又要再传一封?“幸好吾还未传回。”有个年轻的仆从“哈哈”一笑道,就赶紧把消息传回去。一个个消息在王城迅速传出,传向周天下的每一个诸侯国,再由诸侯国传向每一个州郡……不久礼钟三声连响。“儒家弟子封青岩,晋封三鼎君子,即录入天下君子榜,以昭示天下。”唱礼官再次高唱封青岩的名字,且一连高唱九遍,以昭示天下。若加上一鼎君子三遍,二鼎君子六遍,共就是十八遍,他名字已经塞满了整座王城。之前笑其他仆从的年轻仆从,顿时有些傻眼了。若说颜山成为一鼎君子是名动天下,那么封青岩成为三鼎君子则是名满天下。三声钟声过后。在儒教的八十一书院里,没有人不知道封青岩之名。在偌大的周天下,数十上百的诸侯国,没有读书人不知道君子青岩。凡是称呼封青岩者,无一不尊称一声君子或君子青岩。一鼎天下知,二鼎天下动,三鼎则天下满!此刻正是封青岩名满天下时!……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s://wap.ibiquges.com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